365国际娱乐欢迎您! www.jsdyjszp.com 今天是: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园区概况 投资指南 开发建设 产业集群 信息资讯 领导讲话 企业之窗 园区党建 政务公开 在线办事 公共服务

建言献策谋发展 参政议政促和谐

信息来源:闽北日报    作者:原创    发布时间:2007年06月27日    点击:     【字体:

傅光明委员发言

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南平市工商联

    民营企业已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建设的重要力量,同时,我们也看到,民营企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发展的空间还很大。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和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企业作为主体之一,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载体。在这一过程中,关键是怎样把农民组织起来,实现农民生产组织形式的转变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而民营企业是推动这一转变的重要力量。为此,我们建议:

    政府要制定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协调机制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分步实施,以点带面,因地制宜,一村一策。要注重典型示范,抓好试点;

    要积极探索和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或“农产品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等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带动千家万户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专业化、集约化生产;

    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和城镇化,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努力引导、推动“七大产业集群”向农村延伸和辐射;

    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家发扬“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扶危济困,共同富裕,义利兼顾,德行并重,发展企业,回馈社会”的精神,吸引更多的民营企业家加入到新农村建设的行列中来。

刘成亨委员发言

努力推进闽北产业集中区又好又快发展

致公党南平支部

    闽北产业集中区开局良好,但开发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如“五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所需投入的大量资金如何筹集,规划区内的基本农田问题如何解决等。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做了初步的调研和探讨,形成以下几点建议:

    今年全省开展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要抓住机会,积极向上争取增加建设用地规划指标和核减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在安排规划指标时要重点向闽北产业集中区倾斜。应从未来10-15年的发展来统筹考虑区内童游、将口和兴田三个组团的规划修编。

    加大土地收购储备力度,建立土地收储、土地开发、土地供应“三位一体”的良性运行机制,有效地盘活土地资产,提高土地利用价值。

    按产业布局规划确定闽北产业集中区的主导产业,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投入、高效益产出,使之成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示范区。

    拓宽融资渠道,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授信贷款,积极创造向商业银行融资的条件,广泛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建设,多渠道筹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制定促进闽北产业集中区发展“飞地工业”的政策措施,加快闽北产业集中区的产业集聚。

    提高项目环保门槛和产业准入门槛,严禁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入园,切实将科学发展观贯穿于闽北产业集中区的开发建设过程之中。

黄晓妹委员发言

进一步发挥农村“八大员”的作用

民进南平市委员会    

    农村“八大员”是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在农村延伸的一支重要力量,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市农村“八大员”队伍建设虽已取得很大成效,但在管理机制和队伍建设上还存在诸多困难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科技文化水平低;规章制度不健全,缺乏规范化管理;培训缺乏经费,培训质量不高;受村级换届选举影响,队伍不稳定;少数“八大员”责任意识不强,管理“虚位”。为此,必须加强我市农村“八大员”队伍建设——

    开展职业资格认证,提高农村“八大员”队伍素质。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培训是提高农村“八大员”队伍素质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建立村级“三农服务站”,健全农村“八大员”规范化管理制度。村级“八大员”都是村民自治组织的服务人员,必须在村两委的统一领导下,为农村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服务。

    完善考核与奖惩机制,提升农村“八大员”服务意识。行业主管部门和乡镇要加大对“八大员”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完善由主管部门和乡镇共同对农村“八大员”实行年度考核的制度。

    完善政府津贴制度,稳定农村“八大员”队伍。政府津贴制度要稳定,标准要合理,发放要及时到位。要强化对村干部的法制思想教育,依法治村,确保农村“八大员”队伍稳定和农村社会繁荣安定。

杨祖敏委员发言

加快南平中心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步伐

民革南平市委员会    

    随着中心城市建设的推进和“东扩西拓”战略的实施,加快中心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步伐,已迫在眉睫。根据2006年数据显示,中心城市共有公交线路20条,营运线长128.7公里,万人拥有公交车辆8.1标台,市民乘公交出行的比重占11.7%。公交现状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出行需求,不能满足推进城市化进程需要,也影响投资服务环境的进一步优化。

    制约中心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运营成本不断加大;财政补偿机制不到位;公交车票价低廉,企业难有资金积累,购车困难;队伍流动性大,影响安全和稳定生产;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等。

    建议——

    制定《南平中心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实施意见》,用以指导城市公交优先发展工作。加强组织领导,理顺城市公交管理体制,建立城乡公交经营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加强对城市公交客运市场的宏观调控和统一监管,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确保优先发展城市公交的战略顺利实施。

    加大资金投入,安排好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重点是要加快中心城区部分道路和公交转乘站点建设。要加快城郊乡镇公交线路的道路改造,为城市公交向规划区和乡镇延伸,解决农民出行难问题创造条件。

    切实将优先发展城市公交纳入政府公共财政体系,统筹安排,重点扶持,实现公交事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张水顺委员发言

把握机遇做大生物质产业

九三学社南平市委员会

    南平是福建省地域最大的设区市,又属农林业大市、全省最大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发展生物质产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好原料。同时,南平的发展定位是建设海西区绿色腹地,把生物质产业作为发展重点之一,既可以推进全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又能进一步保护和建设优良的生态环境。

    南平市发展生物质产业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有:人才和技术问题、资金问题、组织经验问题。为此建议:

    超前谋划,通过再调研、再论证,形成生物质产业专项发展规划,补充到我市“十一五”规划总纲要里去,以便在具体工作中有计划、有安排、有步骤地贯彻实施,推进发展。

    遴选优先发展领域。根据国内外生物质产业发展经验,结合当地实际,我市可优先考虑利用作物秸秆、林产废弃物、野生茅草等开发燃料乙醇;利用畜禽粪便产生的沼气开发生物质发电业,然后循序渐进,不断扩大发展领域。

    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鼓励有资质的企业率先进入生物质产业发展领域,不断创造条件,争取得到国家或省上的立项和扶持政策,进而把南平建设成为全省有重大影响的生物质产业集聚地。

    根据生物质产业的特有规律,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鼓励政策和扶持措施,建立促进生物质产业快速发展的机制和政策环境。

陈培仁委员发言

关于解决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建议

台盟南平市委员会

    目前,我市农村机动车数量已超过全市机动车总量的60%,发生在乡村道路上的交通事故呈上升趋势。仅2005年度,全市农村道路(县乡道)发生交通事故816起,造成97人死亡,941人受伤。分析现状,大部分农村地区农民群众的交通法规和安全意识还相当淡薄;农村客运市场需求日益增长和现有交通运力不足矛盾引发的交通安全隐患问题仍然严重;农村道路路面硬化的普及和交通安全设施不完善造成的交通安全隐患问题不少;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力量薄弱问题较为明显。

    建议——

    以“打破垄断、适度竞争、规范服务、便利于民”为原则,推行特许经营制度,慎重、有序地放开搞活公交市场,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客运网络,解决农村群众乘车难和“乱乘车”问题。鼓励、引导发展安全性能好的中、小型客、货运专用汽车,提高农村客运运力。

    完善设施,落实养护,逐步改善农村道路的安全通行条件。

    健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体制,把乡镇的公安(含派出所和交警中队)、运管、农机监理、工商、教育等部门力量进行有机的协调和整合,解决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实体缺位问题。进一步完善和推行农村乡镇派出所协管道路交通安全和设置村交通安全员的好做法好经验,完善农村机动车驾驶员的培训管理。

王宁新委员发言

积极发挥龙头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民建南平市委员会

    去年,我市七大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88.4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9.09%,龙头企业培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产业规模小,企业关联度低;龙头企业实力偏弱;产业链扩充不充分等。而工业用地紧张、资金短缺、劳动力资源不足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龙头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为此,我们提出进一步发展龙头企业的几点建议:

    加强龙头企业资本运作。鼓励企业通过合资、合并、兼并、联合、互相参股等方式,加强战略合作;强化项目运作机制;进一步优化融资环境。

    优化龙头企业发展规划。一是土地供应规划;二是资源综合利用规划;三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四是重点项目规划。

    强化产业协会的集聚作用。对部分市场份额较大、产品准入技术门槛低的产业,可尝试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的使用,对产品的原产地、原料、制作方式、制作标准予以监督控制;发展区域性品牌,推动龙头企业主动对接国家重点产业、省上重点产业集群的发展。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通过品牌企业整合、重组,增强整体竞争实力;鼓励企业争创品牌,探索品牌的综合利用和虚拟化经营,使优势企业向品牌经营型转变。

    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建立新型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刘通委员发言

关于促进我市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建议

农工党南平市委员会    

    大力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是我市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的题中应有之义。但也应该看到,我市生态公益林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生态公益林结构不合理,林分质量不高;生态公益林盗砍、滥伐严重;注重生态效益,忽视经济效益,山林所有权者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生态公益林建设规模和管护支出矛盾加大;生态公益林病虫害严重。为此,我们建议:

    建立包含生态公益林资源动态监测系统等为子系统的生态公益林生态效能监测体系,并及时向社会公布量化建设状况和成效。

    根据生态公益林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具有的生态价值,把生态公益林划分为严格管护、重点管护、一般管护三个层次,突出重点,分类管理。

    广开融资渠道,逐步调整现行的生态公益林管护费用和补偿金标准,降低林农损失。按照“谁受益、谁补偿”和“谁污染、谁补差”的原则,多形式、多渠道、多途径筹集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

    根据生态公益林区的特点,因地制宜的鼓励和引导发展林业生态产业,增加林农收入,减少林农对森林资源的依赖。

    加大生态公益林建设与生态安全宣传和教育力度,严厉打击盗砍、滥伐、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等犯罪行为,设立生态公益林林相改造专项资金,支持重点生态公益林的林相改造工作。

李子委员发言

抓紧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努力再添武夷旅游金牌

民盟南平市委员会

    武夷山具备“世界地质公园”的全部申报条件,至今却仍未申请加入。作为自然公园的“地质公园”,大多为稀有的自然保护区,它是一个区域地质历史、地质事件和形成过程中的典型代表,具有特殊的地质认知意义与观赏审美意义,联合国“地质公园计划”明确提出,其具有“推进旅游业和就业,促进教育、科学研究以及所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即作为“公园”概念的公共产品,允许与鼓励人们在其内相对自由地开展自然科学教育与科考活动,允许作为经济资源投资开发发展旅游产业。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的地质地貌发育均极具典型性、代表性、多样性和不可替代性,这是申请加入“世界地质公园”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倘如擎得“武夷山世界地质公园”金牌,将使武夷山成为中国唯一同时拥有“世界人与生物圈”、“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的“三金”旅游圣地。

    为此,我们建议:

    抓紧成立申报机构。借鉴广东申报“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和我省泰宁地质公园申报经验,成立申报工作领导小组与专家小组,组织和实施“武夷山世界地质公园”申报事宜。

    总结武夷山成功申报世界“双世遗”经验,制定申报“武夷山世界地质公园”计划,做好整理编制全套材料等相关准备工作。

    分步实施申报工作。

 上一条:市政协三届一次会议决议 【关闭】
 下一条:依法履职促进海西区绿色腹地建设
网站首页 | 园区概况 | 联系方式 | 投资指南 | 公众留言 | 办理反馈 | 网上登记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2015-2025 365国际娱乐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八一路161号市邮政大楼九层 邮编:353000
电话:086-0599-8621234 传真:086-0599-8601080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浏览
闽ICP备07060932号